青岛资讯
西海岸新区战略布局氢能产业 构建两区两港两轴一镇格局
  乐易房产网  2022-01-26 06:05

1月24日,从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和改革局获悉,青岛西海岸新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 年)规划出炉,新区近年来一直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目标是打造青岛市的“双碳先行区”。

根据山东省和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构建“两区、两港、两轴、一镇”的氢能产业格局。以制氢资源优势为保障、以港区氢能综合示范为引领、以氢能片区高质量发展为引擎,通过两大氢能交通示范线连通氢能产业重点区域,形成协同共进、多元高效的氢能产业生态。


“两区”:东西两大氢能片区。分别在新区东部和西部打造氢能产业片区。东部片区以科技创新、人才聚集为主要功能,包含中心城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海洋高新区、前湾保税区、中德生态园、中日韩经济合作区等区域;重点引进培育国际一流的氢能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检测认证平台,打造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高地。西部片区以规模化制氢、示范应用、高端制造为主要功能,包含董家口经济区、古镇口等区域;重点推进加氢站示范建设,开展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重卡等氢能交通示范运营,推进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试点氢冶金、氢能港口、氢能后备电源等多种氢能利用方式,打造氢能示范应用中心。


“两港”:临港氢能产业聚集区。依托前湾港和董家口港的港口资源和物流运输市场,发挥氢能在构建绿色交通、物流和港口的重要作用,建设氢能港口。利用沿海港区丰富的氢能应用场景,开展氢能综合利用。利用临港化工产业、钢铁产业发展氢能化工、氢冶金等,推动传统重化工业转型发展。前湾港以氢能重卡示范为主,董家口港以港口氢能综合利用为主。


“两轴”:氢能交通示范轴线。探索在 G15 沈海高速和滨海大道沿线及周边布局氢能交通示范项目,形成两条贯穿东西的氢能交通示范轴线。沿沈海高速打造氢能交通示范线路和氢气供应网络,重点发展氢能公交车、氢能物流车和氢能重卡。沿滨海大道打造沿海氢能交通示范线路,重点发展氢能旅游大巴、通勤车。


“泊里氢能小镇”:充分发挥泊里镇的氢能产业优势条件,打造集科技、环保、低碳、人文于一体的氢能小城镇样板。重点布局氢能装备制造产业: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客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氢能轨道列车产业,重点发展燃料电池机车及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与制造;燃料电池产业,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电堆、膜电极、质子交换膜、碳纤维纸、催化剂,以及氢气制备、储运、加注设备研发与制造;制氢产业,重点发展工业副产提纯制氢、水电解制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人才公寓、医疗卫生、教育培训、贸易博览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与服务,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基地。


图片


制氢产业重点推进项目

中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制氢项目:开展炼油副产氢利用,包括 3 万标准立方和 4 万标准立方两套天然气制氢装置,一套 180 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氢气总产能 14 万吨/年;建设青岛氢能资源基地,总占地面积 5.2 亩,计划购置工业副产氢压缩机、PSA 氢气提纯设备、高纯氢膜式压缩机、氢燃料电池氢气充装柱,在现有厂区内进行副产氢的回收、提纯和升压,氢气纯度大于 99.998%,预计到 2023 年氢气年产能达到 4500 吨。


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石脑油重整副产氢利用项目:石脑油芳烃重整过程链烷烃和环烷烃脱氢反应生产芳烃,每年副产氢气产量约 3.8 万吨。


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副产氢利用项目: 30 万吨/年烧碱装置采用从日本氯工程公司引进的 n-BiTAC 电解槽,年产高纯氢气 79112 吨;50 万吨/年苯乙烯装置采用badger 生产工艺,年产 10664 吨氢气,总年产氢气近 9 万吨。


金能化学(青岛)有限公司金能科技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计划建设 90万吨/年丙烷脱氢(pdh)联产 26 万吨/年丙烯腈及 10 万吨/年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项目、45 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pp)。目前,一期项目现已投产,每年副产氢气 3.5 万吨,二期项目投产后,可达 7 万吨。


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推进项目

青岛美锦氢能科技园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 1450 亩,分三部分实施,将建设新能源(含燃料电池)商用车整车生产项目、商用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线、燃料电池专用动力系统生产线、燃料电池高性能电堆自动化生产线、加氢站运营平台、全球性的氢能产学研用科创中心、氢能大数据监控及碳资产管理平台和燃料电池检测中心。


上海重塑能源有限公司氢能项目:联合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奥扬新能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和供氢系统生产基地,开展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推广及商业化运营,项目总投资 11.5 亿元。
全德氢能源科技中心项目:计划开展氢燃料电池核心组件和系统的技术研发、展示交流、市场销售,将引进一批“高精尖”氢能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技术团队、产业联盟,打造青岛氢能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孵化器和集聚地。


青岛全德新能源有限公司氢能源产业化项目:计划开展氢燃料电池进气增压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康普锐斯有限公司加氢站用压缩机项目:计划建设生产厂房 2 万平方米,办公面积 6000 平方米;建设压缩机生产线两条,年产量 300 台套;建设氢能装备研发测试中心一个。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氢站网络建设:2025 年前以日加氢能力大于 1000 公斤的一级站或二级站为主,覆盖主要的氢能交通和港口氢能示范项目。重点支持氢能交通示范,在 G15 沈海高速和滨海大道沿线建设加氢站。重点支持“两港”氢能港口示范,在前湾港和董家口港建设加氢站,服务港口氢能重卡、氢能物流和氢能港口机械等示范项目。


建设东西两大加氢母站:依托青岛炼化、丽东化工等化工副产氢资源,在东部氢能片区建设 1 座加氢母站,辐射市南、市北、城阳、李沧、崂山等青岛市中部氢能技术创新核心区;依托海湾化学、金能科技以及董家口化工园区的化工副产氢资源,在西部氢能片区建设 1 座加氢母站,辐射潍坊、日照等周边城市。


2030 年初步形成沟通东西、覆盖全区的加氢站网络。与区域加氢站网络相衔接,通过 G15 高速链接青岛市的氢运输网络。优化设计多元运输方式,实现“制氢地与加氢站、车与加氢站、加氢站与加氢站、加氢站与高速等”互联网络运营。


氢气输送管网建设:发挥董家口化工园区制氢和用氢项目集中的特点,开展纯氢管道输送和混氢天然气管道输送。成立氢气管道工程公司,负责氢气管道、混氢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为加氢母站建设专用供氢管道,进一步提高加氢母站供氢能力、扩大加氢母站覆盖范围、降低供氢成本。建立氢气管道输送调度平台,实现氢气储运加注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实现多气源、多用户、多管道系统的统一平衡、统一调控。

绿色低碳制氢工程重点发展方向

大型化碱性电解水制氢:开展规模化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突破高性能隔膜、电解水电极、新型改性垫片等关键组件制备工艺及槽体结构设计技术。


PEM 电解水制氢:突破关键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包括低成本、高性能的膜电极组件、集电器等关键组件及槽体结构设计技术。


绿色制氢示范:开展风电制氢示范、风光互补制氢示范、海洋能制氢示范。

氢能交通示范工程重点推进项目

氢能公交示范项目:发展“5G 智能+氢能源+真情品牌”三位一体的氢能公交示范线,3 年拟采购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120 辆,建设氢能车辆维保中心 3 座。
山东港口青岛港氢能示范项目:依托青岛港的大型港口资源,发展燃料电池港口机械和物流运输示范应用,试点氢能源集卡车、牵引车、轨道吊等示范应用。

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重点推进项目

美锦氢能科技生态园项目:建设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制造中心、氢能核心装备制造中心、氢能全产业链大数据监控中心、科创孵化中心“四大中心”,打造国内科研孵化能力第一、制造能力第一、市场影响力第一、资源整合能力第一“四个第一”的氢能国际合作平台。

氢能作为一种零排放的二次能源,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发展氢能产业对新区优化能源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环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浏览:837次 来源:乐易房产网
免责协议
广告

相关推荐

热点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