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目的:为了推进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的开发,指导该区域下一步的有序规划与建设,特编制《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规划范围:北至滨海公路、子信路,南至琅琊台湾,西至沐官岛水库、中心路,东至子良山东路,规划用地面积36.18平方公里。
3、规划目标:将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建设成为引领国内港口、港城充分联动的第四代国际物流贸易港。
4、功能定位:董家口港区是国际枢纽港青岛港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大宗散货集散和能源储运中心。
5、发展规模:规划区内城乡用地总面积为3618.13公顷,总建筑面积控制在3000万平方米以内。
6、规划结构:形成“两心五区”的规划结构。两心: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和子良山生态中心。五区:液体散货码头及其罐区,大宗固体散货码头及其物流仓储区,综合物流与公用设施配套区,综合物流园区,通用、件杂货码头及其仓储物流园区。
7、交通体系:规划形成公路、铁路、运输管廊为一体的的疏港交通体系。公路交通:形成“一横两纵”的总体骨架,对接外围区域道路网,进行港口交通疏解。“一横”为子信路,“两纵”为疏港一路和子良山东路。铁路交通:分为“铁路主线、一级铁路支线、二级铁路支线”三个等级,设置董家嘴站和物流中心站两个铁路场站。运输管廊:设置煤炭和矿石皮带机廊道、液体化工工业管廊、原油管廊三种运输管廊,形成疏港运输管廊体系。内部道路交通:形成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道路网体系,主干道作为港区对外联系通道,规划道路红线30-62米,包括疏港一路、经一路、子信路、子良山东路、中心路、纬一路、纬十三路、纬十四路,共计8条道路;次干道作为港区各功能区的联系通道,规划道路红线25-30米,包括纬五路、纬十路、纬十八路等,共计21条道路;支路作为各功能区内部的联系通道,规划道路红线18-30米,包括:经十七路、经十八路等,共计19条道路。
8、绿地系统:形成以子良山公园为生态核心,依托交通廊道为绿化骨架的网状绿地结构体系,规划绿地总面积为471.31公顷。
9、公共服务设施:
(1)办公设施:位于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和综合物流与公用设施配套区,包括行政办公设施和商务办公设施,总用地面积33.06公顷。
(2)文化活动中心:位于综合配套服务中心西南部,用地面积2.58公顷。
(3)体育中心:位于综合配套服务中心西南部,用地面积9.04公顷。
(4)医疗卫生设施:结合文化活动中心设置卫生服务中心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结合辅建区建设卫生服务站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
(5)预留公共服务设施:预留1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位于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东南部,用地面积2.43公顷。
(6)职工宿舍:位于子良山公园南侧区域,用地面积26.41公顷。
(7)辅助管理与业务用房:集中于辅建区内建设,共11处,主要内容包括前方办公室、候工室、材料供应站、食堂、设备维修保养库、公共厕所、环卫工人作息场等设施,在下层次规划中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内容及建设规模。
10、市政公用设施
(1)给水工程规划:规划利用孙家屯水库作为董家口港建设初期的临时水源,中远期将白马河、吉利河水源地和沐官岛水源地作为董家口港区的主要供水水源。积极利用雨水、再生水作为港区喷洒除尘、生产冲洗、绿化和道路冲洗等的主要水源,积极利用海水淡化水作为港区工业用水水源。
(2)中水工程规划:预测董家口港区再生水较高日需水量约4.8万吨/日,主要用于港区喷洒除尘、生产冲洗、绿化和道路冲洗等。规划确定董家口港区污水厂处理后出水作为港区再生水的第一水源,董家口港城污水厂处理后出水作为港区再生水的第二水源,再生水供水采用双水源联合供水
(3)污水工程规划:规划港区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处,位于LNG西侧,近期规模为1.5万吨/日,远期规模为3.0万吨/日。规划油污水处理站一处,规模为0.2万吨/日。
(4)雨水工程规划:针对港区排水特点,因地制宜,进行港区雨水规划;合理确定港区不同区域的设计重现期,合理确定港区雨水管渠断面大小,减小港区雨水管道的建设投资;充分考虑雨水资源化利用,节约投资,提高环境效益。
(5)电力工程规划:现状500kV琅琊站,主变容量为1500MVA,是该区域现状主要的供电电源。热电厂建成后可作为港区主要供电电源,规划一期规模2*350MW热电联产机组,二期规模2 *600MW。
(6)通信工程规划:依据“共建共享、三网融合”的精神,规划建设电信中心机房一处,采用附设式,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港区规划6处光交接点,每处建筑面积50平方米。预留两个对外的光缆(光纤)的中继传输接口。在电信中心机房处建设一处专用卫星通信网的卫星地面站,实现电话、传真、数据等电信业务。
(7)供热工程规划:结合热电厂建设,以燃煤锅炉热电联产机组为主,同时在公共建筑密集地区采用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模式,在条件适合的区域发展以新能源供热模式(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为辅助的供热模式。
(8)燃气工程规划:近期利用中石化胶日联络线,通过建设泊里门站,调压后通过中压燃气管道供应港区的公共建筑餐饮天然气需求。远期港区规划管输天然气和LNG加气站气源主要依靠中石化LNG项目,同时中石化胶日联络线高压管道管输天然气作为补充气源。
(9)管线综合规划:各类工程管线一般应沿道路敷设,其建设和改造应与道路建设、改造同步进行。各类工程管线的布局、走向、平面布置、断面设置、埋深要求应依据市政工程及管线综合图。地下管线竖向交叉时,首先应满足重力流管道的要求。
(10)环卫设施规划:规划垃圾转运站1处,用地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远期董家口大新压缩转运站建成后,本区域内垃圾转运站可取消。
11、消防系统:规划范围内共划分5处消防辖区,规划建设陆上及水陆两用消防站5处、水上消防站1处。
12、安全规划港区内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卫生防护距离不应小于《董家口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安全评价报告》中确定的防护距离要求。港区内应结合安全规划及危险品企业布局情况合理确定危险品运输通道,并严格管理危险品种类,严禁运输剧毒危险化学品,制定详细的风险应急预案。规划区内设置专门的危险品车辆停车场,危险品停车场不应设置在人流密集处,并同时满足安全规划相关要求。危险品停车场应核定停车数量,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形成“紧急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相补充;企业级避难场所、港区级避难场所和董家口级避难场所相结合”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固定避难场所主要结合辅建区、子良山公园建设。
13、环境保护规划完善港口污染事故应急体系,应急预案经专家评审后报市、区环保部门备案。建立区域联动应急反应机制,加强日常应急管理与演练,妥善处置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事故。建立统一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完善环境监督员制度,填海工程需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
14、城市设计单体建筑的形式:应将现代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技术结合为一体,充分体现现代港区的整体风貌。公共空间设计方面:合理组织空间,形成视觉景观通廊;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空间个性。


浏览:5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