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2020年财政收入20强城市曝光 郑州反超青岛长沙逆袭无锡

2021-04-04 08:09  来源:青岛日报   浏览:332

扫描到手机,资讯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广告位招租
广告

财政收入是衡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深刻影响着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和能级。

2020年财政收入20强城市出现较大变化:前10位中,天津从去年第4位下滑到了第7位,而武汉下滑至第14位;11到20位中,较大的看点仍是宁波、郑州、青岛、长沙和无锡这5城的排位,胶着数年后终于打破原有“队形”,郑州反超青岛,长沙逆袭无锡。

青岛超过武汉,又被郑州超越,排名仍位列第13位。随着武汉全方位复苏,2021年势必强势归来,有望重回前10,如果青岛不能反超郑州,排名就将下滑。

自2019年开始,青岛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大幅放缓,这背后既有大规模减税降费的直接原因,还有产业结构不优、层级不高的根本原因。

但也正是这两个方面呈现出来的积极信号,让我们看到了青岛反超对手的可能性。

减税降费,是用“减法”换来企业投资的“加法”和发展的“乘法”;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级,是从根本上转变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能。经历了新旧动能转换三年“阵痛期”,青岛正初见成效。

2020年,在GDP排位赛中,青岛顶住压力奋力奔跑,反超无锡的同时,进一步缩小与宁波的差距、拉大对郑州的优势。同样,在城市财力的比拼中,青岛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经过连续两年0.8%、1%的低速增长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定下了6%以上的增长目标。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目标,信心来自于不断出现的一系列积极信号。

01

5城“队形”被打破

财政收入与经济水平正相关。一般来说,从国家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越丰盈。同时,财政收入越高,政府调动资源、配置资源的能力就越强,对城市建设运行、改善老百姓生活等更有利。

因此,财政收入既是衡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也是城市竞争比拼的赛道之一。

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895亿元,同比下降3.9%,好于预期。而从全国财政收入前20强城市的表现来看,这些头部城市的抗压能力更强,其中,15个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实现增长,仅5个城市同比下降。具体来看,十强城市在2020年位次变动不小,四大直辖市无一恢复增长,其中天津的跌幅较大,从第4位滑至第7位,而苏州、重庆、杭州依次向前进一位。受疫情影响程度较大的武汉退出十强,跌至第14位,成都顺位接棒跻身十强。

11到20位阵营的较大看点依然在宁波、郑州、青岛、长沙和无锡这5城。

在GDP排位赛中,这5座城市的竞争较为胶着,2019年GDP都在“11000亿+”水平,2020年则齐步迈入“12000亿+”行列,相互间的差距很小。而这种胶着同样存在于财政收入的排位赛中。

自2015年青岛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入“千亿俱乐部”起,直到2019年,宁波、青岛、郑州、无锡、长沙这5城始终牢牢占据全国财政收入排行榜第12到16的位置,而且5年间这个“队形”未曾变过。

直到2020年,“队形”被打破。

首先,郑州反超青岛。2020年,青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53.8亿元,同比增长1%;郑州完成1259.4亿元,同口径增长3%,较终以微弱优势险胜青岛。

回顾过往,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上,郑州对青岛一直紧追不舍:2015年青岛领先郑州63亿元,2016年优势扩大至89亿元,2017年则超出郑州100多亿元,但到2018年又减少至80亿元以内,2019年只剩不到20亿元的优势。2020年,郑州依然保持3%的增速,一举赶超青岛。

其次,长沙逆袭无锡。2015年以来,长沙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始终落后无锡100亿元以上,2019年差距缩小至86亿元。不过,长沙排名上升的关键一步来自财政制度变化的推动。2020年,长沙从三级财政体系改成了二级财政体系,尽管同口径增幅3%,低于无锡的3.8%,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却从2019年的950.23亿元一跃达到1100.1亿元,稍高于无锡的1075.7亿元,实现逆袭。

整体来看,受武汉排名下滑的影响,宁波从持续多年的第12位晋级至11位,郑州晋级至12位,青岛原地踏步保持第13位,与GDP排名相同,长沙和无锡排名对调分列15、16位。

02

归根到底是产业问题

2020年疫情对社会经济影响巨大,企业日子不好过,为了让企业渡过难关,过上好日子,各级政府都在过紧日子。在此背景下,青岛财政收入抵住压力,较终由降转增全年实现增长已属不易,但在排名上被追兵反超,也说明自身的增速、发展质量还不够好。

“十三五”期间,青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5%,财政收入稳步提高,但分解来看,2017年、2018�7.1%、6.46%的较高增幅后,2019年骤然减速,增幅直接跌至0.8%,同年宁波、郑州和长沙均保持6%以上的增速。

财政收入增速不高主要是税收收入“不给力”。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通常税收收入占主要份额。

2019年,青岛税收收入901.7亿元,下降0.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2.6%。这一比重低于全国10.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7个百分点;2020年,青岛税收收入完成898.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1.7%。

青岛税收占比过低,是导致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而且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越小,说明财政收入质量越低。

造成青岛税收收入占比过低、增速过低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来看,其直接原因是大规模减税。“十三五”时期,大规模减税降费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头戏”,青岛密集实施了包含深化增值税改革在内的一系列力度大、内容实、范围广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创新“三顶一叠加”减税降费机制,释放较大红利。

2016-2019年,青岛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惠及全市100多万市场主体和数百万市民群众。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青岛积极出台减税降费、稳岗就业等政策,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全年新增减税降费340亿元左右。

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够优、产业层级不够高。

地区财政收入规模多少,除了跟GDP规模有关,还跟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正相关。比如,有些投资能拉动GDP,但只有当这些投资产生效益,企业有盈利,才能形成财政收入。因此,城市对于产业方向、产业层级的选择决定了当下乃至未来数年的财政收入水平。

过去数年,青岛因为没有及时抓住消费市场和整体产业转移的机遇,也没有跟上IT、网络设备、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等几波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浪潮,产业更新蝶变逐渐滞后于时代发展。

青岛与宁波的GDP差距已经缩小至8亿元,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却低了250亿元。

就制造业来看,宁波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达51家,位居全国首位,制造企业技术领先、资本化程度高,且多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协作,产业竞争力强,城市财政收入就有优势。相比之下,青岛的制造业企业、产业整体竞争力偏弱、利润偏低,正是地方财政内税收收入增长乏力的症结所在。

此外,不同行业税收贡献不同,相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更大。虽然青岛三次产业结构已经由2015年的4.1:40.5:55.4调整为2020年3.4:35.2:61.4,但相比杭州的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2.0:29.9:68.1,仍有很大的优化提升空间。

03

做“减法”就是做“加法”

短板有多短,就意味着提升的空间就有多大。

眼下青岛正奋力将“短板”转化成为“钱袋子”的增长动力。

青岛在落实减税降费方面动作很快、力度很大,短期来说,确实对税收造成较大影响,但“放水养鱼”功在未来。于企业而言,资金是发展的血液,通过减税降费,企业的负担轻了,手里的钱就多了,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自然也多了,企业发展就提速了。从实际看,减免的税收很大程度上转化成了企业的投资。

2020年,在资本观望情绪浓厚的大背景下,青岛民营经济领域却呈现爆发式增长,民间投资增长13.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8个百分点。这13.0%的增长,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9.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民间投资增速6.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

减税就是扩大投资,减税表面上做的是税收的“减法”,换来的却是企业投资的“加法”和发展的“乘法”。民营企业家信心持续增强,才会拿出“真金白银”扩大投资。青岛民营经济逆势上扬,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未来还会转化为税收,为青岛经济发展不断积蓄新动能、新潜能。

过去3年,青岛更励精图治解决根本性短板问题。

2018年,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吹响了山东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走上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路。作为山东经济的龙头,青岛率先走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改革前列,提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13条产业链,根据产业基础和城市特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中国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基地……3年时间里,青岛不断淘汰落后产能为现代产业腾出空间,并着力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重塑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能和优势。

新动能已经崭露头角。较新数据显示,青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进展,“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从2017年的25.8%提升到2020年的32.6%,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396家。

2020年,青岛GDP排位前进一个位次,反超无锡的同时,进一步缩小与宁波的差距、拉大对郑州的优势。其中,工业经济迅速企稳复苏,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装备制造业增长9.7%,比前三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5.0%,传感器增长28.1%,智能电视增长15.6%。

过去2年,青岛“钱袋子”增速下滑更像是新旧动能转换必经的阵痛期。在经历了0.8%、1%的低速增长后,“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提出了2021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的预期目标。

厚积薄发,青岛正在迎来“收获期”,青岛的“钱袋子”将越来越鼓。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访客提供更多资讯,并非推销产品或服务,非商业广告无广告主,内容若涉及服务或者产品,请勿据此作出购买与否的判断。

编辑V:yz20060801,推荐关注下列公众号

乐易西海岸

西海岸置业必看,楼市新规划新动态

青岛乐易

青岛置业必看,各区楼市新规划新动态
关键词: 财政

二手房租售


评论

热销楼盘

更多

新房推荐

更多